产品中心PRDUCTS
技术支持RECRUITMENT
都是PCB需半岛真人求放缓惹的祸?大族激光、大族数控净利电子元件润均下滑近40%
2023-04-12 08:09:29
4月9日,大族激光、及其去年刚拆分上市的子公司大族数控,双双发布了2022年度财报。根据两家公司年报显示,大族激光和大族数控归母净利润均出现近40%的下滑。而背后原因都与PCB行业需求放缓有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族激光作为大族控股的母公司,报告期内是大族数控的第一大股东,持股比例高达85%。因此,大族数控去年营收下滑31.72%,大族激光PCB设备业务也同比减少31.72%。
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两家公司都在半岛真人财报中提到,消费电子需求放缓对公司业务造成了影响。
具体来看,大族激光(002008.SZ)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.61亿元,同比下降8.40%;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.10亿元,同比下降39.35%半岛真人。其中,PCB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.86亿元,同比减少31.72%。
大族数控(301200.SZ)作为全球PCB专用设备领域设备布局最多的企业之一,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.86亿元,同比下降31.72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.35亿元,同比下降37.80%。
作为“电子产品之母”的PCB行业,是整个电子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基础力量。2022年,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的低迷也间接使得PCB行业产值增长大幅放缓。总体而言,根据Prismark统计,2022年全球PCB产值维持正向增长的态势,但增长幅度不大,同比增长1%。
大族激光在财报中表示,“目前行业内主要以消化原设备产能为主,包括国内PCB上市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投资支出减缓,甚至出现扩产项目取消的情况。同时,虽然高端专用加工设备的需求呈现增加趋势,但未能明显放量电子元件,短期内对专用设备市场的提振幅度较弱。”而大族数控也提到了相同的理由。
然而,鹏鼎控股(002938.SZ)作为全球PCB行业老大,其营业收入虽然也受大环境影响增速放缓,从2021年的11.6%下滑至2022年的8.89%,但鹏鼎控股的净利润逆市上扬,同比增长51.13%。对此,鹏鼎控股将原因归结于公司苦练内功,“持续推进数字化升级转型,不断加强成本管控、制程改善、强化自动化生产”。
从数据上来看,去年鹏鼎控股公司毛利率为24%,较上年增长3.61%。反观,大族激光毛利率下滑2.33%,大族数控毛利率仅增0.99%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终端电子产品对PCB的使用有较大的区别。根据Prismark测算,因个人电脑、电视机等需求下降,2022年受影响最大的细分市场为单双面及普通多层板,需求下滑4.73%。
而用于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、三电系统的高可靠性PCB,用于高速数据处理服务器、人工智能加速器的高多层PCB,以及用于5G高端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的SLP产品需求增长。
大族数控在财报中表示,“公司在获取先进PCB制造技术需求及高端关键元器件配套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。”对此,大族数控采取的策略是,在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,提前布局东南亚市场,抓住国内企业的产业转移机遇。
大族激光采取的方式是,加大半岛真人新能源领域投入。大族激光在2022年报中表示,公司在光伏行业、动力电池行业等新能源行业资源投入力度加大,同时在半导体行业与核心器件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,均使公司人员薪酬等支出有所增长。
但从现阶段营收结构看,行业专机和极限制造仍为公司主要收入与利润来源。其中,在行业专机产品上,消费电子设备和PCB设备业务仍占据收入大头,去年实现收入48.36亿元,但业务量同比减少31.06%。
虽然在新能源和光伏设备业务上,大族激光业务增速非常快。其中,光伏设备增速达69.81%,新能源设备增速达30.6%。但整体业务收入上,光伏设备收入为2.28亿元,新能源设备业务为27.64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大族激光的新能源设备业务收入量,已超过消费电子设备,但略低于PCB设备业务。当消费电子和PCB成为大族激光优势赛道之时,也成为其“大象转身”之困。
去年深圳激光界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海目星(688559.SH)乘着新能源的风口,业绩一路飙升。海目星董事长赵盛宇曾在去年采访中,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,接下来公司“ALL IN”新能源。
目前海目星尚未发布2022全年财报,但根据其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,公司去年实现营收41.06亿元,同比增长106.92%;归母净利润实现3.82亿元,同比增249.46亿元。其中,根据其2022年半年报,公司在动力电池业务上同比增长327.4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新能源赛道是此前的风口,但近期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、终端需求减弱等影响,根据上海有色网(SMM)数据,4月10日,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跌3000元,均价来到20.7万元/吨,在过去5个月期间下跌了超6成,而且还有持续下滑趋势。
在下游汽车消费疲软的传导下,相关下业的转型出路又将开始变得不确定起来。